意大利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各地区的“俗语”差别已经很大,与拉丁语之间的鸿沟也已经很深。
此时,城市开始兴起,贸易往来和教徒的朝圣活动日趋频繁,意大利各地区民众之间的接触增加,不同地区的人们需要寻求交流沟通的工具——通用语。在交往过程中,各地区“俗语”中相近的词汇与表达方法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人们又都在外地人的语言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着新的词汇。
这样便逐步形成了通用语的基础。 市民阶级的经济与社会地位逐步提高,他们希望在文化领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就需要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俗语”提高到文学水平上来。在社会生活的迫切需求下,公元13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初的“俗语”作家和诗人。这些作家和诗人以一种“俗语”为基础,吸收其他地区“俗语”及拉丁语词汇和语法规则,使用既保留主体“俗语”特色又不与之完全相同的语言进行创作。他们希望藉此拥有更多的读者,包括本地区以外的读者,并证明自己的语言是意大利有代表性的语言。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西里诗派(Scuola Siciliana),它的出现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西里诗派是意大利个抒情诗派,它把意大利文学和语言真正提高到了艺术水平,该诗派的语言曾经一度是意大利全民族的文学语言。然而,由于西西里诗派的诗人都生活在腓特烈二世的宫廷中,他们的语言矫揉造作,缺少民众语言丰富生动的色彩。
腓特烈二世死后,意大利的文化中心从西西里转移到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在那里诞生了一个影响更大的诗派——“温柔的新体诗派”(scuola del Dolce Stil Novo)。该诗派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以托斯卡纳“俗语”为基础的意大利文学语言开始形成。然而,这时的意大利文学语言仍然是单调干瘪的,直到伟大诗人但丁把意大利语与民众生动而富有创造精神的表达形式结合在一起,才使其成为有声有色的语言。因而,但丁被认为是意大利语之父。但丁之后,意大利文学语言继续变化和发展,但是但丁所采用并改进了的佛罗伦萨“俗语”至今仍是意大利语的基础。
了解更多学习意大利语请点击:http://www.njopfun.com/xwhd/yidaliyuxinwen/
(责任编辑:admin)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