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突击备考德福呢?南京欧风德语频道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冲刺的技巧,快来一起看看,绝对对大家有所提升,一定要把他们掌握了哦。 1. 阅读部分 阅读是德福考试的项,考试时间共计一个小时。阅读部分共分3道大题,每道大题有分别有10小题。 道大题: 要求学生在完成对8段小短文阅读后,按照后面题目进行匹配选择。文章总篇幅约500词,内容大都涉及德国高校日常学习生活,没有过于专业的词汇。一般说来德福大题难度相当于德福3分的要求。 第二道大题: 一般是一篇较长的新闻体文章,约550词,谈论的也一般是常见的社会问题、政治话题或者比较浅显的学术性文章。考生的任务是在阅读之后完成后面的10个选择题,题目皆为三选一,所以难度比一般的选择题已经降低不少。这题考的是考生对原文原句的理解、文章逻辑的把握以及隐藏信息的发掘。 第三道大题: 这部分一般是一篇比较长的学术性文章,一般是会比较深入的探讨一个学术现象,长度一般会在600词左右。对于大多数德语学习者而言,这篇文章中会出现许多难词、陌生词,但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在文章的上下文中皆会得到解释,不过当然是用德语的。而题目的要求则是在阅读完后回答10道单选题,分别回答:“是”(文章所述内容和题目表达的意思一致),“否”(文章所述内容和题目表述不一致)以及“文章中没提”(题目表达的意思没有在文章中出现)此题同样很考验考生的理解能力,看考生是否真正领会作者的意思。 2. 听力部分 德福听力共3篇,分别对应3分难度,4分难度和5分难度。考试总时间为40min,其中10min是给你答题的,所以正式的考试时间就是半个小时。 I 篇听力: 考生会听到一个约3min的一个对话,文章篇幅约400词。涉及的内容一般是大学生活或者日常话题,听力只放一遍,听完后需要完成8道问题,都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简答题。 II 第二篇听力: 考生一般会听到一个谈话或者采访,长度约4min,文章篇幅约550词。谈话内容也一般是大学相关,同样只放一遍。但是题是大家喜欢的判断题。共计10题。 III第三篇听力: 考生一般会听到一篇报告或者采访,长度约5min,篇幅在600+词量。内容一般比较专业,会涉及一些学术型的话题。采访的话一般也是涉及被采访的对象的专长领域。这篇听力会放两遍。而题目是7道问答题,要求用关键词回答。 3. 口语部分 口语方面一般大家会集中在考前突击的20多天,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口语自我训练。对备考期间总结的Thema进行反复练习,用手机进行录音,循环往复直至自己满意为止。有些同学觉得口语部分主观性较强,不容易复习,但是事实上徐立华老师编著《德福考前必备口语》一书中有很多Thema的句型可以套用。但这本书上的解答有些繁琐繁琐,建议大家依据自身情况精简,4级题建议10~12句,5级题14~16句,每句8~10个词。 4. 写作部分 德福考试的写作部分(60分钟)可划分为两部分: 1、“固定内容”,即图表描述(预设20分钟); 2、“灵活展现”,即论证观点(预设40分钟)。 部分描述图表,德福考试图表大概包括: 1、表格式图表(Balkendiagramm); 2、曲线图(Kurvendiagramm); 3、饼状图(Tortendiagramm oder Kuchendiagramm); 4、柱形图(Säulendiagramm); 5、组合图(Synthesediagramm)。 看到一张表,上面写着各种数字,曲线图、柱型图、饼状图,各种组合拳,如何能解读好图中的数据,从图中的数据来推出某种趋势,得到合理的结果,是图表考试的核心,所以要做到“稳”,先要克服心里的恐惧。在弄清楚图表的类型之后,再确定如何去解释图表内容。只有确定了图表类型,脑子里才会像电脑数据库一样导出需要的描述性词汇。例如,在单一饼状图中你是看不到某个数据的增长趋势。相反,在柱型图上,你虽然看到增长趋势,却不能像饼状图一样得到直观的占比。 在对图表做描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四点:标题、来源、时间区间、计量单位; (2)两个峰值:高值和低值。 (3)除以上两点,还要做到守住变化——关键是转折点。 (4)后不要忘了用简洁明了的句子对核心信息进行总结。 再来谈谈第二部分“灵活展现”,也就是如何论证你的观点。这一部分主要考验考生对德语的掌控能力。在考试写作中,运用的词汇不是越难越好,关键是让考官明白你想说什么。不要一味地去记忆平时只会在书本上出现的句型以及固定搭配,甚至是背模板应付考试。如果考官看到一篇文章,虽然优美句子很多,但句子间夹杂着许多语法、词汇错误,甚至是成分不完整的句子,只会对文章产生负面印象。要想完成这部分的任务就得做到四“要”,即结构要清晰、用词要精准、过渡要自然、语言要流畅。要做到论证合理、立场鲜明。不能死板地去介绍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简单的罗列观点,而是要学会思考一个话题的正反两面。同时,还要清楚自己的论据对于本身的观点是否都有支撑力度。这就是“德国范儿”。 (责任编辑:admin)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