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勤于并善于思考的民族。在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康德(Kant)、黑格尔(Hegel)、费希特(Fichte)、费尔巴哈(Feuerbach)、尼采(Nietzsche)、海德格(Heidegger)、魏伯尔(Weber),还有人人皆知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名家都是德国人。他们笔下的德语,堪称广袤无际的原始森林,一个句子长达半页纸,从句套从句,套出四级、五级、六级的复杂句式。 日耳曼语言学家常用一种方法,即将名人的经典语句按照句法词法和所传达信息的主次,画出解析图,很让我们这些外国日耳曼语文工作者大开眼界。 有人说德文小说生涩难懂,可读性差,提不起读者兴趣,要么催眠,要么一个小时看不完一页书。笔者则认为,这是因为德国人的逻辑思维发达,他们有本事写出如此严密,如此环环紧扣,滴水不漏,又如此无懈可击的政论、法学抑或哲学着作,德语在他们笔下,难以置信的得心应手,不能不说是对我们这些学习者的挑战。经常碰到这种状况,又查字典又翻书,磕磕碰碰,好不容易抠懂一个长句,但是回顾自问,这句话传达了什么信息,脑子却又空空如也,并未存留任何印象,恼人之至。笔者也遇到过这类尴尬,体验是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只须将该句及其上下文大声朗读几遍,定会享受拨云见日,恍然大悟的快乐。阅读哲学和法学,必须三遍、五遍地钻研,有时甚至会为了弄懂一个句子花费半天功夫。但是当语言和思路的层层奥妙被一一揭开,毫无保留地袒露眼前时,那份喜悦和成就感真的无与伦比。以这样的诚挚态度对待案头的德语书籍,一篇篇,一本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的不仅是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对德语无形的、但实实在在存在的语感。您会发觉自己距离德语越来越近,对于您,德语也不再陌生,不再生涩。
德国的哲人、诗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就是以这样独具魅力的德语,创立了德意志文明史中一座座精神殿堂。当年笔者的父辈希望笔者日后能研究马克思等伟大哲学家的原着,原汁原味地欣赏歌德、席勒等大文豪的作品。那时笔者小小年纪,还无法理解前辈的良苦用心。如今.前辈和恩师或已至耄耋之年,或不幸离开人世。得以安慰故人的是。他们寄予的厚望,后生晚辈正在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