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欧风小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活动 > 德语新闻 >

中世纪德国教育概况

时间:2014-11-06 16:13来源:南京欧风外语培训作者:Peter
中世纪德国教育概况

   中世纪德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由教会控制。宗教改革后各教派对教育特别重视,希望通过教育宣传思想、争取民众。从罗马教廷获得更多权力的德国各封建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也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臣民和忠勇善战的士兵,这些因素都促使了德国教育的发展。16世纪中期,许多邦国就先后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如1559年威丁堡的法令决定国家在每个村庄设立初等学校,强制家长送子女入学;魏玛公国1619年颁布法令要求6—12岁男女儿童入学,在欧洲早实行教育国家化的改革。

    从17世纪开始,虔信派在德国各地为传播新教而大力发展民众教育。其重要代表弗兰克于1695年在哈勒创办了一所国民学校,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大型的教育机构群;其中包括慈善学校、市民学校、孤儿院、寄宿制教育学院、教师养成所、拉丁语学校和女子文科中学等,对当时学校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影响④。各封建邦国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加重视教育。地处通商要道的普鲁士连续颁布了义务教育的法令,规定政府设校,强迫义务教育,统一学校课程、办学经费、教师要求等措施。其他邦国也纷纷仿效,使德国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至统一前,德国初等教育已经发展很快,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
人力基础。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先后公布了初等义务教育法,德国学校数量发展很快。
     洪堡改革,以裴斯泰洛齐等新教育思想和方法改革了德国的初、中、高等教育和师范学校,大大促进了德国教育的发展。柏林大学的创办开创了大学教学与研究双中心的先河,大大提高了德国的学术研究水平。福禄培尔开办了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我活动的机构”幼儿园(Kindergarten),奠定了德国独具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
     “神圣同盟”时期,德国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反复和倒退,各级教育又强化宗教教学内容。康德、第斯多惠、赫尔巴特把教育学研究引向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也使德国教育效率空前提高,有力促进了德国教育的普及化发展。
  第二帝国时期,统一的德国进一步强化其教育的中央集权制,教育管理效率提高,各级教育发展很快,开始了德国打破双轨制、形成衔接一致的统一学制的改革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欧风课程推荐

相关文章